
他是杭州历史学会、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地方志学会顾问,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士,2007年杭州市平民英雄……抛开这些头衔和荣誉,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笑容温暖、言谈谦和的“老杭州”——丁云川。
12月16日,丁云川走进杭州市方志馆第六期“杭州历史文化讲堂”,以“行走西湖山水间”为题,跟大家分享了几十年来保护传承杭州历史文化的“八卦小故事”。
与前几期讲座不同,作为本期主讲人的丁云川,没有科班出身的学历背景、没有制作精良的PPT课件,只有一颗热爱杭州历史文化的拳拳之心,却吸引了很多同为“老杭州”的听众专程前来。
“我普通话说得不好,请大家多多谅解。”丁云川坐在台上,用“杭普话”很抱歉地说,台下响起了一阵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向来都是晨钟暮鼓,为啥净慈寺偏偏是南屏晚钟?”讲座伊始,丁云川就抛出一个问题,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从净慈寺的历史地位到南屏晚钟的形成原因,丁云川为“净寺敲晚钟,雷峰点塔灯”的现象做出了独家解释,让大家恍然大悟。在讲座中,丁云川还回忆起年轻时与浙江大学学生一起保护灵隐寺并让这座千年古刹逃过一劫的尘封往事;于娑婆红尘中,解读了李叔同《送别》的创作背景;讲述了雷峰塔倒掉与重建的前前后后;解答了“湖山此处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苏小小墓背后的疑问,分享了一段段他亲身经历过却鲜为人知的杭州故事。讲到精彩之处,丁云川忍不住自动“切换”到杭州话模式,与台下的听众互动起来。
在互动环节,丁云川针对大家热情的提问,又介绍了一些他对于杭州历史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杭州山水人文的感情及多年来执着探索的缘由。他对杭州历史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也唤起了台下听众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限深情。